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

日期: 2025-04-08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汉书·平帝纪》上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表明西汉时期( )
A、 疫病防治手段多样
B、 建立最早的防疫机构
C、 灾荒发生次数频繁
D、 对疫病患者隔离治疗
《晋书·段灼传》载:“今台阁选举,涂色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可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是( )
A、 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
B、 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资品
C、 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
D、 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主张“经世致用”,学习西方技艺以抵御外敌侵略;梁启超提出“能变则变,不变则亡”,推动维新运动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并维护民主共和。这反映出( )
A、 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
B、 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文化的价值目标
C、 西学的广泛传播加深中国社会变革
D、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伯恩斯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文化相媲美。”下列关于美洲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玛雅人建造了长达数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
B、 印加人采用结绳记事,至今无人能破译
C、 美洲文明因缺乏交流而中断发展进程
D、 玛雅文明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并使用60进制
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的物种进行了双向的传播和交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16世纪初,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B、 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产量第一大的农作物
C、 明朝万历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进行种植
D、 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
1618年5月23日,波西米亚议会信奉新教的代表将皇帝派来传达旨意的官员从王宫的窗口抛入护城壕。当天,布拉格爆发了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起义,长达三十年的战争由此开始。1648年,斐迪南三世被迫停战求和,交战双方签订和约结束混战局面。关于该和约说法正确的是( )
A、 肯定了国家主权原则,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和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B、 明确了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
C、 第一次通过国际公约形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 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下表内容不能反映( )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
1929—1932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科隆至波恩线),关于这条高速公路说法错误的是( )
A、 汽车工业推动高速的建设
B、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C、 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
D、 解决了交通堵塞问题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已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推动了整个西亚地区出现了“和解潮”。这表明中国( )
A、 具有处理国际事务的智慧和影响力
B、 成功化解了西亚地区的矛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优越性
D、 积极在西亚地区与美国角力

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在古代社会,关于图中ABCD四处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A、 A处主要粮食作物是大麦和小麦
B、 B处房屋大多数用泥和木材修建
C、 C处在三大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D、 D处为防治天花发明牛痘接种法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史认知的基本观点,1991年前遵循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1991年以后被模糊的西方价值观代替,如“民主”、“市场”等。2007年以后新版教科书则试图“拨乱反正”,重新定义历史。这一变化表明(   )
A、 多元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对苏联史的认知
B、 国家政权的更迭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
C、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左右相关历史的评价
D、 认知不一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3题18分,第24题18分,第25题15分,共5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造就了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推崇功利原则的工业资产阶级,请求创建清廉高效的当局,节约开支,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经济中来。同时,工业资产阶级依附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英国在1832和1867年对国会变革,改革的成果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国会中的重要位置。1853年,考试任用制在东印度公司出现,第二年,财政部两位官员诺斯科特和屈维廉,对文官队伍的现状进行研究,制定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这份报告揭示了用人体制的弊病,提出文官系统改革的一整套建议。

——摘编自张海婷《浅析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开始思考如何改良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应运而生。其中巴贝奇提出把分工和报酬相结合的思想。他认为实行分工之后,可以按照不同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来雇用不同的工人,给付不同的工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付给工人一些奖金。同时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以鼓励工人提出建议。这样工人的报酬实际上将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分得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

——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材料三 对于那些必须准时早起的人(比如工厂工人)而言,“敲窗人”(Knocker-upper)的存在则显得无比重要。他们手持一根长长的木杆和一盏灯,在街上走走停停,用长杆敲打客户的窗玻璃。从伦敦城看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种不寻常的职业产生的原因之一,是钟表售价昂贵使工人阶级难以负担。……大不列颠的工业城镇几乎都能找到这样的服务人员。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伦敦传》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