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一模仿真训练(二)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2-28
高考模拟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4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48分 )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52分 ) 
材料一:两汉时期,在国家大典的祭祀活动中,行使主祭权的只能是皇帝本人。地方上郡国县邑的君长只能祭祀自己行政区域内的法定神祗,事关国家主权象征的“公社”、郡国庙,主祭权也归属皇帝,地方长官只能以侍祠的身份祭祀。汉初诸帝设郡国庙,皇帝拥有把个人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绝对权威。同时,奉行祭事是汉官吏比较重要的职责。汉代皇帝重视以“孝”为核心的伦理教化,宣扬以“孝”治天下,并进行赐爵、复除与大赦等祭祀封赏措施,加强皇帝与臣民的恩义关系。

  ——摘编自王柏中《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

材料二:北京祭坛处于中国古代祭坛文化集大成的地位。清帝均重视礼制建设,都表现出对祭祀活动的无比虔诚。在不同的祭祀中,用不同等级的敬神礼仪和乐舞来表示他们对诸神的崇敬。这些祭祀中,天的地位是最高的,对地神的祭祀是仅次于祭天仪典的祭祀。土地、五谷组成的社稷就代表了生命的根本,也是国家命脉所在。而祭祀礼仪、乐舞构成的中国特有的敬神文化,反映出来的是人对自然的敬畏,渴望天人和谐的精神。这些祭祀仪程冗长、礼仪繁缉,耗费人力、物力,充分地衬托出皇帝众神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威严,显示祭祀活动的严肃性,创造神秘的祭祀氛围。

 ——摘编自姚安《清代北京祭坛建筑与祭祀研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廪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755年,户数由唐初200万增至近900万,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

  ——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以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小。单向的粮食进口贸易主动权完全操于中国之手。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

——摘编自徐畅《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

材料三: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约2.6%。中国能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自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多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粮食流通、耕地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涉农资金支持等多项政策。2002年修订通过的《农业法》对粮食安全进行了立法保障。2015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街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